Wednesday, July 8, 2009

Jainism让我更加孤陋寡闻


到Ranakpur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这里山林间的一间Jain Temple。

又是Jain Temple!之前在Jaisalmer也参观过两间Jain Temples了,而且都只是叫Jain Temple的,没有什么特别华丽的名称,什么庙什么寺什么殿的。那到底Jain是什么宗教?是我孤陋寡闻吧,先google一下!

耆那教(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始創人為笩駄摩那(Vardhamana,约公元前599年至527年),出生在印度东北部,比释迦牟尼略早在同一地区出生。他与释迦牟尼一样,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三十岁时他放弃了财产、家庭(他有一个妻子和女儿)和舒适的环境,决定出走寻求真理。四十二岁时,认为自己大彻大悟了,他用余下的三十年生命游方传道,公元前527年去世。耆那教的中心教義主要由他建立,也被教徒尊称为玛哈维拉(Mahavira,意谓大雄)。
根据耆那哲学所述,所有的祖师都是人类。但是,他们已经通过禅定训练和自我实现达到了完美或觉悟的状态;他们就是耆那的神。耆那教中不存在作为宇宙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的概念。另外,神为了降伏恶魔而投胎成人的想法在耆那教中也不被接受。認為世界是由原子構成,不由神造。
我在Jaisalmer Fort里的Jain Temple偷拍的大雄像

大雄解释道:“无始以来,所有的生物(灵魂)都是在业的束缚中,而业是善或恶行为的积聚。在业的影响下,灵魂习惯于在物质财富中寻找快乐,从而就有暴力的想法、行为、愤怒、怨恨、贪婪及诸如此类的罪恶在心中扎根。这些结果也导致业的进一步积聚。”
大雄教导:“正知(samyak-darshana)、正见(samyak-jnana)和正行(samyak-charitra)是自我解脱的真实之路。”正行由五誓言构成:非暴力(Ahimsa)、诚实语(Satya)、不偷窃(Asteya)、纯洁行(Brahmacharya)和不执着(Aparigraha)。耆那教徒以五誓言作为生活的核心。出家人严格地、完全地遵守这些誓言;另一方面,在家者也可只遵守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适应的部分誓言。 关于精神进阶的问题,如同大雄所预言的那样,男女在条件上是平等的。被大雄教义吸引的人们包括了各阶层的民众:富户和贫者,国王和平民,男和女,王子和公主,高贵者和贱民。
(简约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86%E9%82%A3%E6%95%99)

这跟佛教是有点接近的。而耆那教目前在印度大约只有4百万信徒,算是式微的宗教了。

而Ranakpur这间Jain Temple是非常值得特地前来一看的。它就是很孤独地在Ranakpur的山林之间,当然三月才只是春天的开始,四週都只是褐色的,泥土和没有树叶的枝芽,有点荒芜。车子得往上山的路走,司机说他必须关掉冷气,叫我忍耐一点。虽然把车窗打开吹着微风,但还是有点热的。一路上就只有几间旅店和些手工艺品的示范及零售店。大概2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我慕名而来的Ranakpur Jain Temple。

首先,看到一间不太起眼的庙和一些猴子。心想不要再以貌取人了,之前Jaisalmer的Jain Temple已经吃了赚到的亏,里面可能是鬼斧神工。可是看守员指向另一边,看似要我到那儿去买入门票。我走过去买票时,才明白那个指指点点是什么意思,原来Jain Temple的主庙在那里。只是外观就明白为什么Rajasthan旅游指南都把它列入20个必看点了。

这是一间完全用大理石建成的Jain Temple,同样拥有鬼斧神工的雕刻,更惊人的是那1440条完全不同雕刻的柱子。这是间1439年建出来的Jain Temple,所有的尺寸数目都是72的倍数,因为72正是笩駄摩那在世的年龄。所以1440条柱子,也就是72X20。没想到宗教信仰中也有数学的生存空间,还是宗教其实原本就是一门学问而已,一门生活的指南和哲学。不过,这1440条柱子是可以把你困在里头很久的,不因为它是什么奇门遁甲,就是可以让你元神出游,呆坐在一角观看四面八方柱子的几何图像。老实说,我那笨相机完全捕捉不到一点神韵,还是我的摄影技术有问题。还有,那只大象后面的奇怪几何图形兼一个不知里望外还是外望里的小洞,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它是为了什么!

是我孤陋寡闻。第一,不知道什么是Jain;第二,完全不明白它的建筑概念。我也不想去问个明白,看过了就算。原来我也真的只是一名游客。
1440条柱子!

庙里的大理石大象

这就是那大象后面的奇怪几何图形兼一个不知里望外还是外望里的小洞

鬼斧神工的雕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ughesnet
hugh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