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8, 2012

大家都在色拉寺看辩经

在辩经:金鸡独立,左手伸直,掌心向上,五指直指对方

藏传佛教除了是西藏宗教和政治的中轴思想之外,也是这里教育制度的基础。据说以前每个藏族家庭都想尽办法送家里其中一个孩子去当喇嘛,那样他就可以受教育了。除了佛教经文之外,还有教导一些数理天文。辩经是当中的一个传统课程,对游客来说可是非常吸睛的环节。所以来西藏参观寺庙,大家都不停地问导游什么时候可以看喇嘛们辩经。(其实我更有兴趣的是天葬,但是听说现在只有在偏远的乡镇才有,而且多数都不会公开给外人参观的。)


而我们看辩经的行程就安排在色拉寺,是在早上参观哲蚌寺及午餐之后。可能我们午餐花太多时间了,毕竟那是我们第一次大伙儿7个人一同进餐。导游有点小紧张,色拉寺的解说都非常简洁,原来是要赶紧把我们带到辩经场去。辩经活动已经开始了,导游叫我们先进去观赏,之后再慢慢解释给我们听关于色拉寺和辩经的一切。


辩经场其实就是一个庭院,几棵老柳树或松树的遮蔽之下,喇嘛们三五成群,各自分成正反两派,绕着老师给的题目辩论。当然,他们叽里咕噜的,我们完全听不明白;只是,他们都有一些很有趣的指定动作,尤其是年轻的喇嘛更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站着发言的那位,先往后退几步,把喇嘛袍的红袖子卷上来,俾个手胍你睇!然后右脚金鸡独立,左手伸直,掌心向上,五指直指对方,右手高举在头上打圈;口里叽里咕噜,大条道理的,讲到重点时,突然跨步向前冲去,右手往左掌心拍打一下,再指向对方,仿佛挑拨对方“看你这次怎样回答”!这时,盘坐在地上的喇嘛就开始喃喃自语,时而对沙地指指点点,时而抬头望向站着的喇嘛,全面防守自己的言论。攻击的喇嘛一时露出不耻的笑容,一时狂摇头,一时仰天长啸,待坐着的辩答完毕,自己马上再来一轮进攻!如此类推,旁观的游客都看得津津有味!如果抹掉围绕着庭院的现代游客,庭院老树,加上盘坐或金鸡独立的喇嘛,我还以为自己在看古装片呢!


团友们都好奇他们在辩什么?是不是佛经的道理?导游说他们什么课题都辩,就看老师出什么题目,可以是科学地理,也可以是人生哲理,就如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刚进辩经场时,我小声地问导游:“那他们可不可以辩政治,比如美国的政治?”导游马上摇头,再意示我别问,然后指向庭院角落头的安全摄像机。知道自己问了不该问的,就静静走开,看喇嘛辩经拍照去!


突然觉得这样的传统藏族教学法其实还挺实际的,应该比我们一天六样功课的教学来得好吧!通常班上就只有几个幸运的会被选去参加演讲或辩论,其他的就只有听的份。往往都没有刺激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把我们搞成什么东西都没有见解,有的甚至是人云亦云。如果真的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辩答的话,这样的辩经教学,应该可以培养出不少思想独立的喇嘛。中国中央政府是不是会让这样的风气滋长呢?(虽然,很多传言都说现在的喇嘛都是经过特别甄选的。)话说回头,我们的政府也未必要我们的学生,以后的选民,更有自己的理念见解。这样的千年传统,管不管用都好,应该没有机会在这里出现的。


当然,现在的辩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就好像民族舞蹈那样表演给游客看。你不需要明白他们辩什么,内容不重要,形式上好看就可以了。所以,年轻的喇嘛都很活泼生猛,很容易地就成了游客像机的焦点。年纪大的喇嘛通常都只是围绕盘坐着,比较静态一些。每天如是的表演给游客看,他们不累吗?那里来的动力?对传统的坚持,还是入门票的诱惑?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对这文化传统有点不敬,先说声抱歉。


记得我在趴上趴下拍照的时候,突然有个正在辩经的老喇嘛对我手指指,原来是要告诉我我口袋里的东西掉出来了!原来,我看他的时候,他也看我!

他们在辩经,还是在闲聊?


仰天长啸!


这大概是他们的课本吧!


色拉寺旁的石头彩绘佛像


Monday, August 29, 2011

拉萨的《珠光宝气》,请叫我黎姿!

拉萨的珠光宝气餐厅 - 玛吉阿米!

有时,旅行可以满足自己的电影梦!当年到美国大峡谷就坚持要租车扮《Thelma & Louise》来个公路电影梦;在埃及就想尽办法用吉普车游走沙漠扮扮《English Patient》;来到拉萨,脑海中就浮现了《珠光宝气》,是的,是TVB的《珠光宝气》,就是黎姿陈豪关礼杰刘丹在拉萨拍外景的那几段戏!老实说,我对这套电视剧没什么好感,而且还觉得它拖泥带水得让人作呕,三个女主角没有一个让人有投入感,但来到这里,难免还是要扮扮黎姿,扮下那种流浪在咖啡馆写日记的闲情!


我之前没有做好准备功夫,没有找出黎姿是在那一间咖啡馆扮野。来到大昭寺和八廓街的那一刻,知道自己有点时间溜达,便马上sms另一个喝TVB的奶长大的电视迷,要她给我那间咖啡馆的名字!这电视迷的效率其高,马上就回邮“玛吉阿米Makye Ame,在八廓街的一间人气餐馆”。我推给导游一看,他马上就告诉我怎样去了。话不多说,我便绕着八廓街走去,不一会儿,一间非常抢眼的土黄色小楼就在眼前,就是玛吉阿米了!


上阁楼坐在张靠边的桌子,拿出笔记簿,这时,请叫我黎姿!


为什么珠光宝气会选上这间玛吉阿米呢?原来她是大有来头的。珠光宝气之前,已经盛名远播了!还有一段迷人的爱情故事。


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之意。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


是的,是六世达赖喇嘛!一个多情的高僧,一个背道而驰的西藏宗教领导。仓央嘉措于168331日出世,不久便被确认为达赖喇嘛转世,1697年正式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但相传他生性浪漫,爱射箭又不守情戒,不时还闹要还俗。更有说他好酒好色,爱上妓院酒吧,拥有许多女友,更作出不少情诗;没想到后来流传下来的就是他的浪漫情诗。这样的一号人物,当然就注定是个悲剧的短命种了。1706年与清朝对抗时,为免更多死伤,他自愿收被押解到北京,于同年1115日在青海湖附近途中逝世,享年才23岁!


如果仓央嘉措真的和玛吉阿米在这里幽会,我想这里就是西藏爱情的圣地了。这餐馆现在都挤满了年轻游客,外国的,还有很多国内的年轻人。知道这典故的,固然是冲着浪漫而来;不知道的,也可在这阁楼上喝杯啤酒还是咖啡,欣赏八廓街的繁忙。因为是人气餐厅,还冠上玛吉阿米,仓央嘉措的情人的盛名,这餐厅绝不马虎。一见钟情肯定就跟色相有关的,更何况是幽会,这里更可以感染到员工们热情的春色无边。我不是说这里是卖春的色情场所,只是这里洋溢着一定的青春与色相而已。男女侍应都年轻漂亮,一会儿男侍应到处去跟外国游客用英语胡扯,姣爹得很;一会儿女侍应就攀爬到隔壁屋顶,与那监视八廓街人潮的兵阿哥搭讪起来。很少见过一间正经餐馆的员工那么放荡的,而且都不是职业要求所需才这样的,他们都很享受在男男女女中穿梭的乐趣。或许这样的精神才配得起这一间叫“玛吉阿米”的餐厅吧!爱情才可以在这里滋长。


我在这里享受一阵子闲情,感染一下西藏难得的矫情,写写日记上上网,偷听隔壁桌游客的旅游故事,与侍应有的没的胡扯一下,喝着咖啡等着夕阳,然后发个短讯给那个电视迷:


揾到啦!依架黎姿ing


从玛吉阿米阁楼望下去的八廓街


这一刻,请叫我黎姿!哈哈


后记:网上看到几首仓央嘉措留下的玛吉阿米情诗,分享一下:

(一)
在东方高高的山巅,
每当升起明月皎颜,
那玛吉阿米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心田。
(二)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三)
太阳给了我十六年的光芒
而我却要用一生的微光
去照亮太阳出生的地方
从此想望却不能忘
那便是不朽的
精神一种



Wednesday, August 24, 2011

哲蚌寺,女人在外

哲蚌寺外的老尼姑

其实我们到拉萨的第二天,导游建议我们先参观另外两间寺庙,布达拉宫第三天才去。因为这两间寺庙,哲蚌寺和色拉寺,不需要爬太倾斜的楼梯,身体比较容易适应。我们七位团友之中,这一天就有一位身体不适了,有点上吐下泄,出了些红疹,少许发烧和头痛,应该是高山反应吧。他就是来自澳洲悉尼的Garry,跟太太来这西藏之旅其实也是他六十大寿的礼物。在最接近天堂的西藏过大寿,感觉应该很特别的,还好他们只是开始的一两天有高山反应而已,没有捣乱爬地(spoil the party)!


哲蚌寺离拉萨市区大约十多分钟车程而已,在更丕乌孜山山脚下。它从1416年开始修建,差不多有六百年的历史了,也曾经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高峰期有超过7700名学生在这里修佛。不过,现在仅有300名和尚而已。据说,它有接近四成的建筑都在1951年中共入侵时被破坏了;2008年的藏族起义后,也曾对外封锁五个月之久。我们都在怀疑现在的300名和尚之中,有多少是真和尚?


还没进入寺庙之前,我们可以爬上旁边的一个小山丘,看看山上石头的彩绘。藏族很喜欢山上的石头彩绘各形各色的佛像,而且颜色都非常鲜艳的。这小山丘说高不高,说矮也不矮,还相当倾斜,加上都是石子沙粒,我们都爬得非常小心翼翼,都不想第一天就见红!我还尽量不要跨过满山都是五颜六色的经旗,所以这段路,躜上躜下的,也不太容易走。但是,可以近距离看到山石上的佛像,加上战高望远,和隔壁的哲蚌寺全景,这都是值得的。


走下山丘的时候,看到依山洞而建的几间简陋小屋,最抢眼的当然就是那煮热水的太阳能大锅。里面住的都是来这里朝圣的尼姑。因为哲蚌寺里只让和尚喇嘛修行,女信徒就不能到里面长期修行了。所以后来尼姑们只有在山脚下自行搭起简陋的帐篷,长期在这里修行了。非常简陋,没有电,水也要到远处的水龙头担回来。导游说如果我们要进她们的家里看看,就象征式的给一点点捐献。眼看会进去参观的也只有外国游客,“生意”也相当有限,我也到一位在这里住了二十年的老尼姑家里看看,小小的空间,除了床,就是她每日跪着修行的小毛毯了。


这样子的大寺庙,都有收入门票的,加上藏族信徒在佛像前的礼献,我想里面和尚喇嘛看管人等的经费应该都可以维持得到的。但是,他们会不会流一点财源给宿在外面的老尼姑呢?以前以物换物的时代,信徒供奉的食品,加上自己的一些劳力,修行生活应该还是过得去的。然而,现在的信徒已经把供奉蜡油改成供奉小钞了,什么都是进入金钱时代,这班老尼姑如果分不到寺庙的财源的话,就只有靠这些老外游客好奇心的乐捐了!哎,这种内政问题,我们应该不能理解的。


只是这哲蚌寺,连同甘丹寺和色拉寺,号称拉萨三大寺院,怎么都是只有男的在里面,女人却要在外苦修。恕我得罪,很多宗教都把女性放在次等的位置;为什么达赖喇嘛转世永远都是转成男的?为什么梵蒂冈不会出现一位女教宗?回教堂大堂都不让女性进入?其实,不是说他们不对,不是说一定要他们改革,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么不公平而已。

哲蚌寺旁小山丘上的美丽佛像彩绘

哲蚌寺全景


尼姑家门外的热水器


哲蚌寺外老尼姑的简陋小屋




 
hughesnet
hughesnet